綠綠社區(Green Community)
簡介:環境保護署(環保署)為加強支援地區層面的減廢回收,於全港十八區展外不同項目,包括「回收流動點」、「回收環保站」(前稱為「綠在區區」)和「回收便利點」,以協助大眾實踐減廢回收。於2020年更推出「綠綠賞」智能積分卡,讓市民賺取電子積分和兌換禮品。平時聽到的「綠在沙田」、「綠在大圍」和「綠在西貢」等地方就是上述的「回收環保站」和「回收便利點」。
詳細資料:綠在區區網頁
繼可持續發展目標11(SDG 11)的定義和具體目標、以及個人如何實現SDG 11五大方法之後,社職今次向你介紹多個實現SDG 11的本地推介,令你不會Feel Alone,總有人一齊同你實踐「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簡介:環境保護署(環保署)為加強支援地區層面的減廢回收,於全港十八區展外不同項目,包括「回收流動點」、「回收環保站」(前稱為「綠在區區」)和「回收便利點」,以協助大眾實踐減廢回收。於2020年更推出「綠綠賞」智能積分卡,讓市民賺取電子積分和兌換禮品。平時聽到的「綠在沙田」、「綠在大圍」和「綠在西貢」等地方就是上述的「回收環保站」和「回收便利點」。
詳細資料:綠在區區網頁
簡介:街坊帶路成立於2016年,是一間主力推動社區連結及社區參與的香港社會企業,團體來自全港社區的街坊,來自不同專業和年齡習。街坊帶路以社區為真實的場景,透過社區營造、教育、可持續旅遊和其他社區項目,締造以街坊為本及可持續發展的社區。
詳細資料:街坊帶路網頁
簡介:英國靈長類動物學家Dr. Jane Goodall(珍古德博士)於1977年創立珍古德協會,以推動野生動物保育和環境保護工作。於2002年,成立香港分會-珍古德協會(香港)主要關注塑膠污染、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等議題,並透過不同的環保項目,培訓青少年成為可持續發展領袖。
詳細資料:珍古德協會(香港) 網頁 |珍古德協會(香港) x 社職專訪
簡介:義字閒遊匯集各行各業的專家透過不同的可持續項目,運用自己的技能去幫助不同階層的市民。其自發活動包括南丫島漁民文化村各項文化推廣活動、義行沙灘清潔和探訪長者等。
詳細資料:義字閒遊 Facebook Page
簡介:Carbon Wallet是一個香港一站式減碳平台。透過Carbon Wallet手機應用程式,用戶可以計算和記錄自己的減碳量,透過減碳地圖尋找回收點、素食餐廳和斟水站,以及儲分換取環保獎賞。Carbon Wallet亦會與環保品牌和團體合作共創環保生態圈,帶動香港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應對氣候變化。
詳細資料:Carbon Wallet 網頁
簡介: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大澳社區工作辦事處於2006年成功獲得民政事務總署「伙伴倡自強」計劃的支持,採用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成立「大澳文化生態綜合資源中心」,運用大澳文化和生態,協助區內低技術和低學歷的本土居民提供在職培訓和就業機會,推動大澳的可持續發展。
簡介:程尋香港旨在推廣本地文化保育工作,透過舉辦多元化導賞團、於Facebook分享短文和於專欄
論文化,加深大家對四周事物的關注和認識,引導大家建立個人對保育及發展的看法,共同建立一個人文香港。
詳細資料:程尋香港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