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實現SDG目標14例子|海洋保育由消費和海灘清潔開始|水下生物

社區|Community
3
mins read
June 6, 2022

人人都可以保護海洋

4個保護水下生物的生活模式

要實現SDG目標14:水下生物,於2030年之前能夠保育和可持續地使用海洋及海洋資源以促進可持續發展(查看SDG目標14的具體目標),除了參與海灘清潔外,最簡單方法就是改變消費模式,例如減少使用含微塑膠的產品,支持本地小規模的漁業,達致海洋保育!

實現SDG目標14:水下生物

第一:減少使用含微塑膠的產品

走塑,永遠是最好,尤其是微塑膠,它所造成的生態危機越趨嚴重,直接污染海洋環境和損害生態系統。當海洋生物進食微塑膠之後,微塑膠會透過海洋食物鏈一層一層累積在海洋生物體內,若最終經人類進食,你體內就會不斷累積微塑膠污染物,危險健康。所以,走塑兼避免含微塑膠的產品絕對有助保護海洋!

什麼是微塑膠?

根據歐洲食物安全局定義,微塑膠(Microplastic)泛指大小介乎0.1微米與5000微米之間的不規則形狀塑膠混合物,即細如細菌或大如黃豆的塑膠微粒都可稱為「微塑膠」「微塑膠」主要來自市面上的磨砂產品(例如沖涼液和洗面膏)、大型塑膠廢料原材料或從原料(如塑膠和人造纖維)分解出來的塑膠碎片。而且,長期在海洋懸浮的微塑膠,會把環境中的污染物吸附到顆粒表面。

所以,當你買衫時都要三思,要了解清楚衣服的布料,減少購買人造纖維。

第二:支持本地小規模漁業

本地有一些魚棚以「可持續」養殖方法,為市民提供優質海鮮。大家可以多支持這些小規模漁業,盡量幫襯他們買魚和海鮮,讓整個本地漁業市民得以可持續發展,減少過度捕撈對海洋生態造成的負面影響。

第三:認識海洋生物多樣性

從書本、紀錄片或展覽之中認識更多海洋生物多樣性(Marine Biodiversity),自然會了解更多海洋保育的重要性和做法,與全球一齊守護海洋生態。

第四:參與海灘清潔或河流清潔

擔任清潔義工,一齊到海灘、海岸或河流執垃圾進行回收,適合任何人參加! >> 查詢海岸清潔活動 <<

相關文章:

延伸閱讀:

SDG目標14:水下生物-本地機構、組織和品牌推介

透過社職搜尋SDG目標14:水下生物

於「社職 Social Career」應用程式上搵義工服務,你可以從「可持續發展目標」一欄篩選出SDG目標14的相關義工服務!

參考資料:

https://www.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

https://www.globalgoals.org/

https://edu.unicef.org.hk/

https://www.greenpeace.org/

https://www.cfs.gov.hk/

訂閱我們的BLOG

立即訂閱可以隨時收到我們最新文章的通知和社職推介,千萬不要錯過!

感謝!你已成功訂閱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while submitting the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