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de Month 2023|香港LGBTQIA+】被忽略的性小眾:什麼是雙性人(Intersex)?|擁抱性別多元(二)

社區|Community
4
mins read
October 12, 2022

繼續認識性小眾社群——雙性人Intersex

(承接上文:擁抱性別多元(一)|4大性別元素,由認識性別認同開始

筆者:Ho Mei Ying
HKSYU|Social Career Intern

近幾年,香港性小眾題材的電影或作品有《翠絲》《叔叔》《喜歡妳是妳》等,可見社會對性別多元的態度逐漸開放,趨向支持性小眾,亦讓LGBTQ+這四個英文字母開始廣為人知。但其實LGBT已延伸至LGBTQIA+,當中的「I」就是雙性人(Intersex)

LGBTQIA+:

・L - Lesbian 女同性戀者

・G - Gay 男同性戀者

・B - Bisexual 雙性戀者

・T - Transgender 跨性別者

・Q - Queer酷兒 / Questioning 對性別認同感到疑惑的人

・I - Intersex 雙性人

・A - Asexual 無性戀 / Aromantic 無浪漫傾向 /Agender 無性別

・+ - 代表有其他可能

什麼是雙性人(Intersex)?

雙性人天生具有不符合典型男性或女性身體二元概念的生理性別特徵(包括生殖器、性腺和染色體模式)。

以下是部份雙性人的生殖或性解剖結構例子:

1. 一名雙性人出生時外表是男性(有陰莖、陰囊等),但內部卻有功能性的女性生殖系統。

2. 一名雙性人出生時外表看起來是女性,但內部卻大多具有典型的男性解剖結構。

3. 一名雙性人出生時的生殖器介乎於典型男性和女性之間,例如該人有陰蒂和陰唇,但其陰蒂肥大得達到陰莖形成之程度,以及陰唇融合。

值得留意的是,雙性人的解剖結構並不總是在出生時即顯現。有些人會直到青春期、或成年後發現自己是不育時、才發現自己具有雙性解剖結構,甚至有些雙性人在沒有任何人(包括自己)知道的情況下生活和死亡。

雙性人佔多少人口?

香港人普遍對雙性人的認識和關注甚少,或會認為其罕見。事實上,根據聯合國2016年估計,全世界約有 1.7% 的新生嬰兒可以歸類為雙性人。而雙性人在香港鮮有討論,人們容易對這群性別人士產生誤解,尤其是以下常見的四大誤解:

誤解一:應在嬰兒時進行「補救」手術,使其「正常化」

為了使雙性人的外表符合二元性別刻板印象,讓雙性人兒童接受不必要手術和其他程序,已成為一種普遍的做法。大多數雙性人手術是在孩子 2 歲以下時進行的,通常都是交由父母決定,意味著那些孩子的身體自主遭剝奪;而且,嬰兒雙性人手術通常會永遠影響生育能力、性功能,嚴重影響的雙性人的情緒和身體。這些都是不可逆轉,而且影響身體完整性和自主性。如果在未經個人知情及同意下進行這些手術,聯合國都視為侵犯人權行為。

誤解二:雙性人沒有生育能力

很常見但不一定,像任何人一樣,這取決於具體情況(或需要技術幫助)。製造胚胎需要睾丸中的精子與卵巢中的卵子相遇。之後,胎兒需要一個生長的地方——通常是子宮。時至今日,有很多方法可讓這些事情發生,即使對象是非雙性人。

若一名雙性人的陰莖和睾丸會產生精子,或已可導致女性懷孕;若一名雙性人有子宮,或已能夠懷孕。有些雙性人的確因為有卵巢、子宮和陰道,能通過接觸精子懷孕。

每個雙性人的生育能力都不同,許多雙性變異確實會導致不育。可是,不少雙性人是因為曾進行非自願的「補救」手術而失去生育能力。例子包括當內部睾丸被移除,或做其他生殖器手術產生疤痕組織後,使插入性行為變得痛苦或不可能。

誤解三:雙性人是跨性別人士

雙性人與跨性別大士不能混為一談。跨性別人士,是指那些自我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與出生時被分配的生理性別(Biological sex)不一致的人,這群人出生時已具有典型男性或女性解剖結構,但感覺自己出生在錯誤的身體中。 相反,雙性人的解剖結構通常不被認為是男性或女性,「雙性人」這詞與生物及生理特徵有關,而非與內在的認同感有關。

性別認同和生理性別是兩種相互獨立的概念,故雙性人與跨性別大士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性小眾。

誤解四:雙性人是雙性戀

事實上,雙性人可以有任何性傾向,包括異性戀、同性戀、無性戀、泛性戀、多性戀等,當然包括雙性戀。其實,一個人的性別認同、性別表現、生理性別及性傾向不是相互依賴,而是相互獨立,性別是一道光譜,有著不同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

擁抱性別多元(一)|4大性別元素,由認識性別認同開始

香港第一公開身分的雙性人:細細老師

圖片轉自:信報財經新聞

細細老師,原名陸月明,出生於1965年,那個醫療技術還未先進,性別平等還未普及的年代。細細老師多年來,歷盡迷失,自我羞怯懷疑、飽受嘲笑、歧視欺凌等。最後,細細老師不但能活出自己,重獲新生,更於2011年在香港成立「藩籬以外-認識及關愛雙性人權」,成為關愛雙性人活動家,致力為雙性人爭取權利及法律保護。

雙性人,只不過是普通人

無論是什麼性別人士,佔社會多數還是少數,都沒有所謂的誰比誰高尚。因此,所有性別人士,都應擁有尊重和平等待遇。

除了政策倡議之外,我們於日常生活之中都有一些具體行動支持和關注雙性人或其他性小眾,亦社區上亦有不少團體或組織一直致力爭取性別平權,以及為性小眾群體提供相關服務。想了解更多。

查看其他「擁抱性別多元系列」文章

擁抱性別多元(一)|4大性別元素,由認識性別認同開始

擁抱性別多元(三)|7個支持性小眾的方式

擁抱性別多元(四)|認識香港性小眾組織

擁抱性別多元(五)|平權 vs. 權利|香港法律下的LGBTQ+權益現況

擁抱性別多元(六)|本地LGBTQ+平權發展前景

擁抱性別多元(七)|同性婚姻合法化地方有幾多個?

【LGBTQIA+】如何支援性小眾的精神健康?關注團體、輔導熱線及義工服務簡介

其他「LGBTQ」系列文章

延伸閱讀:

【信報財經新聞】雙性人「細細老師」為同路人站出來:工作特別辛苦,也特別有意義

泰國「雙性人」的故事:歧視與重生

間性人的自白:「我是一個會來月經的男孩」

參考資料:

https://www.unfe.org/

https://interactadvocates.org

https://news.un.org/

https://www.amnesty.org/

https://isn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