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個實用貼士幫你參與支援服務!
本文涵蓋溝通技巧、活動調整和自我照顧三個方面的實用建議,希望能幫助每位支援殘疾人士的義工獲得更佳的體驗,並為殘疾人士提供最適切的支援,成為一位更稱職的同行者。
(1)溝通技巧:建立真誠連結
良好的溝通是義工服務的核心之一,有助與殘疾人士建立信任和連結,促進互相理解。溝通並不只限於說話,更包括聆聽、觀察和尊重。
(1.1)從尊重開始,視對方為獨立個體
每個人都希望被尊重和肯定。殘疾人士跟大家一樣,都希望被視為有能力、有主見的獨立個體,而非需要被過度照顧的對象。
主動詢問,而非假設
・與其直接上前幫忙(例如推輪椅或代勞),不如先禮貌地詢問:「請問你需要幫忙嗎?」或「我可以怎樣協助你?」讓對方有選擇和表達的空間。
維護尊嚴
這樣做不但體現了對他們自主權的尊重,更能建立平等互信的關係。
(1.2)按需要運用不同的溝通策略
了解服務對象,並運用合適的溝通方式,能讓交流變得更順暢、更有效。例如:
與聽障人士溝通
・視覺輔助:面對他們說話,保持適中語速,確保對方清楚看到您的口型和表情;
・學習基本手語:掌握「你好」、「謝謝」等簡單手語,表達善意和尊重;
・善用工具:隨身準備紙筆或利用手提電話打字,以便在需要時進行文字溝通。
與視障人士溝通
・清晰具體的描述:先向對方表明身分,用清晰的語言描述環境或物件位置,例如:「你好,我是義工,叫XX。水杯就在你正前方大約一隻手臂距離的桌子上。」避免使用「這邊」、「那邊」等模糊指示;
・引導方式:若需引導,可讓他們扶着你的手肘或手臂行走,並預告路況變化,例如預告將有階梯、轉彎或需要過馬路等。而帶領視障人士坐下,可將他們的手放到椅背上,他們就可以知道椅子的位置。
與智力障礙人士溝通
・簡潔直接:使用簡單、具體的詞語和短句,一次只傳達一個信息。例如:「我們先去公園,好嗎?」;
・給予時間:耐心等待他們的回應,給予充足的思考和表達時間;
・保持一致:在指示或互動模式上盡量保持一致性,有助他們理解和適應。
與自閉症人士溝通
・平穩環境:保持語氣溫和、平穩,避免突然的動作或過於嘈雜、強光的環境,減少感官刺激;
・具體表達:使用直接、具體的語言,避免比喻或暗示;
・尊重個人空間:注意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
(1.3)用心傾聽與觀察
溝通不只是說話,非語言的訊息同等重要。
・留意非語言線索: 觀察對方的手勢、面部表情(例如微笑、皺眉、放空)、眼神接觸或肢體動作(例如放鬆、退縮、不安),這些都能幫助你了解他們當下的感受和需求;
・積極傾聽:全神貫注地聽,適時點頭或以簡單詞語回應(例如「嗯」、「我明白了」),表示你在認真聆聽。
(1.4)持續學習以提升溝通能力
・專業培訓:考慮參加手語入門班、無障礙溝通工作坊等,加強你的溝通技巧;
・輔助工具:對於有語言障礙的人士,可以嘗試使用圖卡、溝通板(Communication Board)或相關手機應用程式,協助他們表達意願。例如用圖片卡詢問:「你想喝水,還是想吃點心?」。
(2)靈活思維:設計共融活動
成功的義工活動應具備共融性和靈活性,讓每位參與者都能享受其中。以下建議希望能幫助你設計適合殘疾人士的活動,並創造無障礙的參與環境:
(2.1)以人為本:配合個別能力的活動設計
每個人的能力和興趣都不同,活動設計應考慮多樣性。
彈性調整
・準備多種義工活動的選項或調整方案。例如,同一活動可設有不同難度或參與方式。
個別化支援
・為行動不便者預留輪椅空間或提供舒適座位;
・為視障人士準備大字體、點字或語音版本的活動資料;
・為聽障人士安排手語翻譯或提供字幕、文字紀錄。
事前溝通
・義工活動前,盡可能與參與者或其照顧者/機構溝通,了解他們的具體需要和期望,並準備應對方案。
(2.2)無障礙設施:場地與工具的選擇
環境和工具的選擇直接影響參與體驗。
場地評估
・確保活動場地通道寬敞、地面平坦,設有無障礙洗手間,並留意是否有斜坡、升降機等設施。
輔助科技
善用科技提升參與度,例如:
・助聽設備:如有需要,可使用便攜式擴音器或確保場地有助聽感應圈系統;
・視覺輔助App: 手機應用程式如「Be My Eyes」(連接視障人士與義工作即時視像支援)或「Seeing AI」(利用人工智能描述環境、閱讀文字)能提升視障人士的獨立性。
・觸感工具:在導覽或戶外活動中,可使用觸覺地圖或模型。
(2.3)投入參與:促進積極互動
設計活動時,思考如何讓殘疾人士從被動接受者,變成積極的參與者和貢獻者。
賦予角色
・在團隊活動中,可安排合作任務,讓他們發揮所長,與其他參加者互動協作。
調適工具
・在手工藝或藝術活動中,提供易於抓握的工具(例如加粗畫筆)、適應性器材或不同質感的材料。
鼓勵表達
・創造安全的氛圍,鼓勵他們分享想法和感受。
(2.4)共同創造:讓參與者成為夥伴
徵求意見
・活動後或規劃階段,邀請殘疾人士提出意見回饋和建議,例如「這次活動你最喜歡哪個部分?」「下次你希望增加什麼環節?」。
賦權參與
・讓他們有機會參與活動的設計和決策過程,成為活動的共同創造者。
(3)關懷自己:義工的自我照顧
義工服務帶來滿足感,但也可能伴隨情緒或體力上的挑戰。照顧好自己,才能走得更遠。
(3.1)關照內心:管理情緒與壓力
面對服務對象的困難或挑戰,感到壓力、無力或悲傷是正常的;因此,要學習管理這些情緒。
覺察與接納
・留意自己的情緒反應,接納它們的存在,無需自責。
尋找健康出口
・靜心練習:每天花幾分鐘進行深呼吸、靜觀練習,幫助平靜思緒;
・記錄反思:寫義工日記,記錄服務中的點滴、感受和成長;
・同伴支持:參加義工支援小組或與相熟的義工朋友傾訴,分享經驗和感受。
延伸閱讀:
【Self-Care活動】7個促進精神健康的自我照顧日常習慣
(3.2)健康的界線:避免倦怠
過度投入可能導致身心俱疲,即「義工倦怠」,所以要設立清晰的界線才能持續參與義工服務。
了解自己的極限
・評估自己能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向機構清晰表達你的服務時段(日期和時間)和頻密程度。
學會說「不」
・當感到難以負荷或超出能力範圍時,要敢於拒絕額外的要求。
適時休息
・感到疲憊時,安排休息或暫時減少服務頻率,給自己充電的時間。
延伸閱讀:
【精神健康】4個減壓方法,保持身心靈健康!|你會否有常見的精神健康警號?
(3.3)你並不孤單:尋求合適的支援
遇到困難或感到迷惘時,請記得尋求協助。
機構資源
・服務機構通常會提供督導、培訓或轉介資源。主動與機構負責人或督導溝通你遇到的挑戰。
專業協助
・若持續感到情緒困擾,可考慮尋求專業心理輔導。
持續學習
參與相關培訓,例如壓力管理、處理困難個案技巧等。
(3.4)視義工服務為共同成長
・雙向學習:將義工服務視為一個與殘疾人士互相學習、共同成長的過程,從中發掘樂趣和意義。
延伸閱讀:
做義工有什麼好處?了解義工服務的雙向價值!